
分享:反應堆冷卻劑喪失事故后溶解沉淀過程及其熱力學分析
當主冷卻回路中的管道破裂時,會發生反應堆冷卻劑喪失事故(LOCA)[1]。在LOCA發生之后,泄漏處溢出的高溫高壓水會釋放到安全殼中。為了確保核電站堆芯冷卻和余熱排出,壓水堆(PWR)配備了應急堆芯冷卻系統(ECCS)和安全殼噴霧系統(CSS)。安全殼內的水池用于收集冷卻劑和噴霧溶液,通過ECCS和CSS中的泵為反應堆系統長期提供水源。而腐蝕性冷卻劑或高pH的噴霧水溶液(磷酸三鈉或氫氧化鈉)可能會使安全殼中的結構和絕緣材料發生腐蝕進而溶解[2-5]。同時由于溫度、壓力和化學條件的變化,這些溶解物質還會與其他物質發生反應,產生沉淀[6-7]。這些化學沉淀物、腐蝕產物、灰塵和破碎材料夾雜形成碎屑。為了避免碎屑被運送到ECCS和CSS,在ECCS和CSS的入口處安裝了污水過濾器[8]。然而,碎屑極有可能在集水坑篩網上積聚形成床層,從而產生明顯的水頭損失[9]。當濾網堵塞嚴重時,流向ECCS和CSS的水會大量減少[10],引起冷卻水的持續缺乏,反應堆堆芯的安全將受到威脅[11]。
許多國家已開展了試驗工作,以處理LOCA事故對污水池濾網堵塞的化學影響。其中,美國的研究內容更為深入。通用安全問題GSI(Generic Safety Issue)-191是由美國核管理委員會(United States Nuclear Regulatory Commission,NRC)制定的,旨在評估PWR應急堆芯冷卻系統或安全殼噴霧系統的運行是否會在LOCA后發生中斷[1,10,12]。NRC贊助了許多化學效應研究項目,其中,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開展的綜合化學效應測試(ICET)項目[13-14]和美國西屋電氣公司實施的支持GSI-191的安全殼污水池液體事故后化學效應評估(WCAP-16530-NP)是最有代表性的[15-16]。
根據ICET結果顯示:在高pH(pH9.5)條件下,鋁樣品發生了明顯的腐蝕,當溶液冷卻到室溫時,會產生Al(OH)3、AlOOH或相關形態的沉淀;試驗中的硅酸鈣將鈣釋放到溶液中與磷酸三鈉反應生成磷酸鈣。由于來自ICET項目的數據有限,在ICET項目基礎上,WCAP-16530-NP對其進行了補充。ICET試驗體系將所有材料放在一起,溶解和沉淀同時發生[13],而WCAP-16530-NP則分別測量每種材料的溶解速率,溶解試驗后再進行沉淀試驗[15]。WCAP-16530-NP利用溶出和沉淀數據建立了一個化學模型,該模型可以保守預測大破口LOCA中可能形成的沉淀物的數量和特征。
為了評估非能動核電廠安全殼內結構材料、保溫材料以及零部件等在LOCA發生時的化學效應,模擬LOCA后地坑水介質工況,對安全殼內代表性材料溶解釋放Al、Zn、Ca、Fe等元素的行為進行研究。筆者在溶解試驗的基礎上,對上述元素在不同工況下的沉積行為進行分析。結合溶解與沉積試驗數據,為化學效應分析建模提供支持。
1. 試驗
1.1 試驗材料與方法
整個試驗體系包括溶解和沉淀兩部分試驗,如圖1所示,左側為沉淀系統,右側為溶解系統。為了模擬實際工況,試驗模擬了多種溫度和水化學條件(不同pH/不同沉淀方式),分析非能動核電廠安全殼內水淹材料代表樣品,如Al片/Zn片/無機鋅涂層片(IOZ)/防火鋼板(兩塊鋅板中間夾混凝土)/帶銹碳鋼/無堿玻璃布/云母的主要元素釋放速率以及沉淀物構成。試驗材料成分如表1所示。
材料 | 質量分數/% | |||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Al | Si | Ca | Fe | Zn | K | |
Al片 | 99.56 | 0.19 | - | 0.25 | - | - |
Zn片 | - | - | 0.20 | - | 99.74 | - |
無機鋅涂層 | - | 16.19 | 0.16 | 4.75 | 78.85 | - |
防火鋼板 | 10.86 | 15.04 | 63.84 | 7.14 | 0.19 | - |
帶銹碳鋼 | - | - | 0.28 | 92.73 | - | - |
無堿玻璃布 | 17.38 | 42.4 | 37.97 | 1.20 | - | - |
云母 | 42.79 | 39.55 | - | 3.28 | - | 14.34 |
1.2 溶解試驗
模擬了核電廠事故發生初期,材料在不同溫度(75~145 ℃)硼酸溶液(pH4)中的溶解釋放行為,以及噴淋系統噴出氫氧化鈉(pH8,pH12)時不同溫度下材料的溶解釋放行為。相關試驗參數如表2所示,溶液pH由氫氧化鈉和硼酸控制。為了充分跨越LOCA場景中集水槽的水溫范圍,測試溫度設為75,120,145 ℃。溶出測試的采樣時間分別為10,20,30,60,90 min。
試驗條件 | 試驗參數 |
---|---|
溶液環境 | pH4,5 000 mg/L硼酸 |
pH8,氫氧化鈉 | |
pH12,氫氧化鈉 | |
試驗溫度/℃ | 75,120,145 |
溶解時間/min | 10,20,30,60,90 |
試驗材料與被測溶液體積比 | 鋁片(17.8 cm2/100 mL) |
鋅片(91.8 cm2/100 mL) | |
無機鋅涂層(11.5 cm2/100 mL) | |
防火鋼板(0.5 g/100 mL) | |
帶銹的碳鋼(35.4 cm2/100 mL) | |
無堿玻璃布(0.9 mL)g/100 | |
云母(5 g/L) |
1.3 沉淀析出試驗
90 min溶解測試結束后,剩余溶液被輸送至沉降錐中。為了分析LOCA情景下可能形成的沉淀物,使用三種方法進行沉淀,分別為水冷沉淀、添加Na3PO4(TSP)沉淀以及混合沉淀。LOCA發生后,降溫過程可能導致一些可溶性化合物沉積,因此,通過水冷沉淀來模擬這一過程。由于pH可能對沉淀產物的數量和化學性質產生較大影響,一些以TSP為緩沖劑的工廠可能會將容器池pH調整為8,因此,通過添加TSP來模擬這一過程。混合沉淀用于模擬不同材料混合后產生沉淀物的可能。
1.4 分析表征
在WCAP-16530-NP的基礎上,給出了材料釋放與時間的關系,并擴大了試驗溫度范圍(75,120,145 ℃)。此外,還對沉淀物的微觀形態和化學成分進行了詳細的表征和分析。最后根據試驗結果結合熱力學計算,推斷LOCA后可能發生的化學反應。為了確定試樣在測試溶液中的溶解速率,使用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儀(ICP-MS)分析水樣的元素含量。借助掃描電鏡(SEM)、能譜(EDS)和X射線衍射光譜(XRD)對沉淀物進行物相分析。
2. 結果與討論
2.1 溶解試驗中的元素釋放
根據ICET和WCAP-16530-NP研究結果,溶解試驗中,元素鋁的釋放量最高,其次是元素鈣[13,15]。基于此,以Al、Ca、Zn以及Fe為代表元素,研究試樣在不同溶液pH和溶液溫度下的溶解釋放規律。
2.1.1 鋁元素的釋放行為
七種試驗材料中的含鋁材料包括鋁片、無堿玻璃布、防火鋼板和云母,材料中Al元素的溶出量如圖2所示。可以看出,隨著試驗時間的延長,鋁含量增加。其中,鋁片中的Al溶出量最大,溶出Al質量濃度從10 min時的6 mg/L增加到90 min時的56 mg/L;其次是無堿玻璃布,溶出Al質量濃度最終升至約8 mg/L;而防火鋼板和云母的Al溶出量較低,最終溶出Al質量濃度分別為1 mg/L和0.3 mg/L。圖2(b)為溫度對溶出Al質量濃度的影響。對于鋁片和防火鋼板,Al元素的溶出量隨溫度升高明顯增加,但防火鋼板、無堿玻璃布和云母中的Al元素溶出量隨溫度變化較小。Al溶出量與溶液pH的關系如圖2(c)所示。在pH4的酸性條件或pH8的弱堿性條件下,Al溶出量較少。然而,當溶液pH為12時,測試材料會向溶液中釋放大量的Al[2,17-20]。
2.1.2 Zn/Fe/Ca元素的釋放行為
圖3闡明了Zn溶出量隨測試時間、溶液溫度和溶液pH的變化。對于Zn片和Zn涂層,在pH4溶液中Zn的溶出量隨時間的延長而增加,溶液溫度和溶液pH對Zn溶解的影響與Al不同。隨著測試溫度的升高,Zn的溶出量下降。在pH4的酸性條件下,Zn和Zn涂層發生大量溶解,Zn溶出量最高。
在七種材料中,生銹的碳鋼可能會在LOCA后將大量Fe釋放到溶液中。如圖4所示,在75 ℃和pH4溶液中,Fe溶出量隨試驗時間的延長明顯上升。但在pH4硼酸溶液中,帶銹碳鋼的Fe溶出量隨溫度的升高大幅降低。Fe溶出量隨溶液pH的增加也呈降低趨勢,在pH4時Fe質量濃度約45 mg/L,但在pH8和pH12的測試溶液中幾乎沒有發現可溶性鐵。
雖然許多材料中都含有Ca元素,但只有防火鋼板和無堿玻璃布溶解液中可檢測到Ca。由圖5可見:經過30 min試驗后,防火鋼板中溶出Ca的質量濃度約為15 mg/L,隨著時間延長,Ca溶出量開始降低。無堿玻璃布中的Ca溶出量在試驗90 min內緩慢增加。在75~145 ℃溫度范圍內,兩種材料的Ca溶出量均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加,但隨著溶液pH的增加,防火鋼板和無堿玻璃布中Ca溶出量明顯降低。
2.2 溶解后的沉淀試驗
2.2.1 沉淀形成
使用了三種沉淀方法開展沉淀試驗,詳見表3,其中組別a的試驗表示在90 min的溶解試驗結束后,將鋁片的溶解液與無堿玻璃布溶解試驗后的溶解液進行混合,觀察其沉淀行為,這種沉淀方式稱作混合沉淀。組別c的試驗表示在溶解試驗結束后,使用TSP將溶液pH調至8,然后觀察其沉淀行為。組別i的試驗表示在溶解試驗結束后,自然冷卻,觀察其沉淀行為。
沉淀物編號 | 沉淀方法 |
---|---|
a | 混合沉淀:pH12的鋁片溶出物與pH4的無堿玻璃布溶出物 |
b | 混合沉淀:pH12的鋁片溶出物與pH4的防火鋼板溶出物 |
c | TSP沉淀:pH4的無堿玻璃布溶出物TSP沉淀 |
d | TSP沉淀:pH4的防火鋼板溶出物TSP沉淀 |
e | TSP沉淀:pH4的鋅片溶出物TSP沉淀 |
f | TSP沉淀:pH4的無機鋅涂層溶出物TSP沉淀 |
g | 混合沉淀:pH12的鋁片溶出物與pH4的帶銹碳鋼溶出物 |
h | TSP沉淀:pH4的帶銹碳鋼溶出物TSP沉淀 |
i | 水冷沉淀:pH4的帶銹碳鋼溶出物水冷沉淀 |
j | 混合沉淀:pH12的鋅片溶出物與pH4的帶銹碳鋼溶出物 |
k | 混合沉淀:pH4的無堿玻璃布溶出物與pH4的帶銹碳鋼溶出物 |
l | 混合沉淀:pH4的防火鋼板溶出物與pH4的帶銹碳鋼溶出物 |
使用表3中沉淀方法所得沉淀物的光學形貌見圖6。根據材料顏色和性質,可將沉淀物分為兩類:第一類為灰白色無磁性的粉末,見圖6中a~f;第二類為深色有磁性的粉末,見圖6中g~l。
2.2.2 沉淀物的形貌和成分
使用SEM進一步對上述兩類沉淀物的微觀形貌進行表征。圖6中的沉淀物與圖7的SEM圖像一一對應。圖6中a~d所示沉淀物為無磁性粉末,其粉末,其SEM形貌見圖7中a~d,沉淀物是粒徑為50~500 μm的無定形團聚顆粒,圖7中e和f所示沉淀物呈典型的尖晶石結構的顆粒。因為磁性粉末無法直接使用SEM表征,對圖6中g~l粉末進行樹脂鑲嵌再表征,由SEM形貌可知,這些粉末是粒徑為1~10 μm的無定形顆粒。
為進一步明確沉淀物的成分,借助EDS和XRD對上述沉淀物進行表征。由表4和圖8可見:沉淀物e,f的XRD結果一致,因此采用一個譜圖表示,同理沉淀物g,i,k,l也是如此。通過圖8(a)可知,在2θ=28°,41°左右有弱的衍射峰出現,而Al(OH)3的衍射峰一般位于2θ=18°,20°,28°,41°,沉淀物a,b(灰白色粉末)為無定形的AlOOH和結晶型的Al(OH)3的混合物。結合表4中EDS結果和已有文獻報道,沉淀物c,d可能為Ca5(PO4)3OH和Ca3(PO4)2,Ca3(PO4)2存在無定形和結晶型兩種物相,結合XRD譜圖結果,沉淀物c,d主要是無定形的Ca3(PO4)2。沉淀物e,f主要是NaZn(PO4)·H2O;沉淀物g,i,k,l(黑色磁性粉末)僅有磁性Fe3O4物相存在;沉淀物h為Fe3O4和Fe2O3的混合物;沉淀物j為Fe3O4和ZnO的混合物。
沉淀物編號 | 原子分數/% | |||||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O | Al | Zn | Fe | Ca | Na | Si | P | |
a | 68.46 | 22.98 | - | - | 2.12 | - | 6.43 | - |
b | 57.01 | 20.86 | - | - | 14.85 | - | 7.29 | - |
c | 59.88 | 4.00 | - | - | 15.70 | 5.24 | 1.48 | 13.71 |
d | 46.88 | 0.81 | - | - | 29.26 | 2.60 | 1.41 | 19.04 |
e | 37.97 | - | 28.30 | - | - | 14.54 | - | 19.19 |
f | 47.90 | - | 18.38 | - | - | 17.31 | - | 16.41 |
g | 38.57 | 4.01 | - | 57.42 | - | - | - | - |
h | 34.78 | - | - | 62.10 | - | - | - | 3.12 |
i | 34.87 | - | - | 65.13 | - | - | - | - |
j | 25.57 | - | 63.15 | 2.52 | - | 8.75 | - | - |
k | 35.78 | 1.24 | - | 62.12 | - | - | 0.87 | - |
l | 40.46 | - | - | 59.54 | - | - | - | - |
2.3 溶解沉淀過程分析
根據以往文獻報道[13,15],結合熱力學計算,推測化學效應可能的反應機理。使用HSC-6.0軟件計算所有反應的吉布斯自由能(ΔG),結果見表5~6。
反應 | ΔG/(kJ·mol-1) | ||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0 ℃ | 75 ℃ | 125 ℃ | 150 ℃ | 200 ℃ | |
Al+NaOH+H2O=NaAlO2+1.5H2(g) | -449.9 | -457.5 | -462.2 | -464.1 | -467.6 |
NaAlO2+H++H2O=Al(OH)3+Na+ | -94.4 | -93.6 | -93.0 | -92.8 | -92.3 |
Al(OH)3=0.5Al2O3+1.5H2O | -6.7 | -11.3 | -14.9 | -16.8 | -20.8 |
Al2O3+H2O=2AlOOH | -23.8 | -19.9 | -16.8 | -15.1 | -11.5 |
反應 | ΔG/(kJ·mol-1) | ||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0 ℃ | 75 ℃ | 125 ℃ | 150 ℃ | 200 ℃ | |
Zn+2H+=Zn2++1.5H2(g) | -147.7 | -146.2 | -144.9 | -144.2 | -142.3 |
![]() |
-39.9 | -72.0 | -98.4 | -113.1 | -146.2 |
2.3.1 鋁元素溶解和沉淀機理
將試驗材料放入pH8或pH12的氫氧化鈉溶液中,Al可在200 ℃通過式(1)與NaOH自發反應生成NaAlO2和H2。
|
(1) |
根據反應式(1),在堿性環境中,Al以AlO2-形式存在。溶解試驗后,當pH12的鋁片溶出物與pH4的無堿玻璃布溶出物混合時,AlO2-可與氫離子自發反應生成氫氧化鋁沉淀,如式(2)所示。
|
(2) |
生成的Al(OH)3可以通過式(3)自發分解形成Al2O3。
|
(3) |
反應(3)生成的Al2O3與水自發反應形成另一種沉淀AlOOH,如式(4)所示。
|
(4) |
2.3.2 鋅元素溶解和沉淀機理
根據圖3的結果,在pH4的硼酸溶液中,Zn和Zn涂層更易釋放元素Zn。溶解反應描述如下:
|
(5) |
式(5)所示可以自發進行。然而,反應的ΔG隨著反應溫度的升高而增加。這可能是溶出鋅質量濃度隨著反應溫度升高而降低的原因。并且根據熱力學數據,Zn不能與NaOH反應(ΔG>0)。這種熱力學推測與圖3(c)的試驗結果一致。
溶解試驗后,鋅以Zn2+的形式存在。為了形成沉淀,將TSP添加到測試溶液中,根據熱力學計算結果,Zn2+和Na+與發生自發反應,通過反應生成沉淀NaZn(PO4)·H2O,見式(6)。
|
(6) |
2.3.3 鐵元素溶解和沉淀機理
圖4(c)表明,Fe在pH4的硼酸溶液中比在pH8或pH12的氫氧化鈉溶液中更容易釋放。據報道,鐵在酸性溶液中以Fe2+或Fe3+的形式存在。XRD結果表明磁性Fe3O4相存在于所有與Fe相關的沉淀物中。根據本試驗結果推測沉淀反應如下:
|
(7) |
|
(8) |
3. 結論
研究了七種材料的溶解行為,以Al、Zn、Fe和Ca為代表元素,研究了這些元素在模擬LOCA水化學環境溶液中的溶解釋放規律,確定了時間、pH、溫度和釋放元素濃度之間的關系。在90 min的溶解測試期間,Al、Zn、Fe和Ca元素的濃度均隨著試驗時間的延長而增加。元素Al在的氫氧化鈉溶液(pH12)中的釋放量大于在硼酸溶液(pH4)中。但對于元素Zn、Fe和Ca,它們在硼酸溶液(pH4)中的釋放更多。溶液溫度的升高有助于材料中Ca元素和Al元素的溶解釋放,但Fe元素更易在常溫下溶解。
借助SEM、EDS和XRD對模擬LOCA后三種不同冷卻方法生成的沉淀物進行結構表征和成分分析。Al元素在混合沉淀時主要形成無定形AlOOH和結晶型Al(OH)3混合物;添加TSP有助于溶液中的Ca元素和Zn元素分別生成無定形的Ca3(PO4)2和NaZn(PO4)·H2O;而無論采用何種沉淀方法,磁性Fe3O4都是鐵元素沉淀的主要成分。基于試驗結果,利用熱力學計算,闡明了LOCA后模擬安全殼水池環境中會發生的化學反應。
文章來源——材料與測試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