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青草色久综合网,国产高清一区二区,在教室伦流澡到高潮H爽视频,4399韩国高清完整版在线视频

國檢檢測歡迎您!

微信公眾號|騰訊微博|網站地圖

您可能還在搜: 無損檢測緊固件檢測軸承檢測浙江綜合實驗機構

社會關注

分享:基于有限元分析的板料形狀對S梁拉深的影響

返回列表 來源:國檢檢測 查看手機網址
掃一掃!分享:基于有限元分析的板料形狀對S梁拉深的影響掃一掃!
瀏覽:- 發布日期:2024-01-22 10:25:58【

摘要:基于DYNAFORM動力顯式有限元分析軟件,將數值模擬技術應用于s梁的坯料優化過程,研究了不同的毛 坯形狀、尺寸對s梁拉深的成形極限圖、厚度分布、減薄率的影響。通過對比分析不同的坯料成形模擬結果,確定較 為合理的毛坯形狀尺寸。研究結果表明:方式1是不可取的,而方式2能很好地成形出合格零件,最大減薄率為 16.6%,最大增厚率為1.8400。在法蘭處可以適當添加拉延筋以緩解起皺趨勢。 

關鍵詞:數值模擬;毛坯形狀;拉深;拉裂


毛坯形狀和尺寸的確定是板料深拉深成形的 一個重要前提。合理的毛坯外形可以提高拉深工 件的最小厚度,改善成形性能,隨著拉深高度的增 加,這種改善效果更加明顯[1]。此外,采用合理的毛 坯形狀,往往能夠使某些需要二次拉深才能成形 的制件,用一次拉深便可達到制件要求的高度瞳]。 由于板料沖壓成形技術的復雜性,單純采用試驗 或理論解析方法難以準確、高效地解決生產實際 問題,而隨著計算機和有限元技術的發展,成形過 程數值模擬精度有了很大提高,已成為研究板料 沖壓成形工藝的強有力的工具。 

本文以S梁的沖壓成形工藝過程為例,基于DYNAFORM軟件研究了沖壓成形工藝過程數值模擬 的實現。采用不同的板料形狀拉深,對比分析其成 形模擬結果,確定較為合理的毛坯形狀尺寸,并對 模具及工藝設計提供參考意見,對成形工藝合理 設計有著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。 

1零件毛坯形狀、尺寸的初步確定

零件毛坯形狀、尺寸的初步確定 S梁所用的材料是熱軋鋼DQSK,型號為36 號,料厚是imm,在UG中對零件的最終形狀進行建 模,零件的形狀如圖1所示。再輸出*igs格式文 件,然后在板料成形分析軟件中輸入幾何模型[3--N。 

為了能夠對比分析不同的坯料形狀、尺寸對成形結果的影響,從而通過對不同坯料形狀的S 梁拉深過程分析,尋求一種可行的坯料形狀,并對 拉深缺陷產生的位置及程度預測,提出模具、工藝 的設計意見。本文初步確定兩種毛坯,毛坯l的長 度為毛坯2的兩倍,兩者寬度一樣,如圖2所示。 


2計算模型

板材為DQSK鋼,36號類型,呈各向異性,平面 應力狀態,密度p=7.85T/m3,彈性模量E= 2.070000E+11N/m2,泊松比u=0.28;單元類型為 Belytschko—Tsay殼單元。模擬中模具劃分為剛性 單元,材料模型符合Barlat屈服準則,摩擦系數 設為0.1,符合庫侖摩擦定律。

幾何模型如圖3所示:均由凸模、凹模、壓邊 圈、板料組成。 

3計算結果 

3.1板料形狀1的計算結果

圖4是拉深過程中的板料厚度變化圖。可以 看出:成形開始時,在S梁兩端部直壁處材料開始 變薄,而在內角處及其周圍法蘭處材料增厚,如圖 4a所示。隨著凸模的下行,變薄及增厚的程度及 區域增加,拉深結束時,最厚處為1.14mm,最薄處 為0。557mm。 

圖5a為板料減薄率圖,可以看出:最大減薄 率為44.3%,最大增厚率為13.9%。 

圖5b是成形極限圖:可以看出:這種情況下, 在S梁兩端直壁處會出現拉裂,這是由于傳力區 材料受力過大,超出其抗拉強度,應將坯料長度再 適當減小;法蘭處及凸模底部出現起皺趨勢,這是 由法蘭區的變形狀況所致,而外法蘭區的金屬流 入凹模相對較緩,凸緣的切向壓應力超過了板材 的臨界壓應力,產生塑性失穩而起皺[6]。

圖6中1、2分別是凸模、壓邊圈所受的力:可 以看出:凸模在拉深時受力最大為400KN,壓邊圈 最大約為85KN。這對模具、工藝設計有指導意義。

3.2板料形狀2的計算結果 

幾何模型同板料形狀1的相同,只是坯料形 狀、尺寸有所改變。 

圖7是拉深過程中的板料厚度圖。可以看出: 成形開始時,在s梁外角處材料變薄,而在內角處 及其周圍法蘭處材料增厚,如圖7a所示。隨著凸 模的下行,變薄及增厚的程度及區域增加,拉深結 束時,最厚處為I.018mm,最薄處為0.834mm。 

圖8a為減薄率圖,可以看出:最大減薄率為 16.6%,最大增厚率為1.84%。

圖8b是成形極限圖:可以看出:這種情況下, 大部分區域都安全,不會出現拉裂,法蘭處出現起 皺趨勢。

 

圖9中l、2分別是凸模、壓邊圈所受的力。可 以看出:凸模在拉深時受力最大為1IOKN,壓邊圈 最大約為250KN,隨后一直平衡于200KN。這對模 具、工藝設計有指導意義。

4結論 

 由上述計算可以看出:方式1采用的板料形狀為依據一料兩件的形狀下料的,方式2為矩形 料。方式1是不可取的,因為出現拉裂,且起皺嚴 重,故不能采用該形式生產。而方式2能很好地成 形出合格零件,最大減薄率為16.6%,最大增厚率 為1.84%。在法蘭處可以適當添加拉延筋以緩解起 皺趨勢。通過數值模擬分析,可以在開模前確定只 能采用一料一件的方式生產,而成形過程中變薄 嚴重及有起皺趨勢處的直觀表現,也為實際生產 時工藝控制提供了指導意義。 

參考文獻 

[1]崔令江.汽車覆蓋件沖壓成形技術.[M]機械工業出版社. 2003:68 

[2]蘭箭,董湘懷,陳志明等.板料成形毛坯展開方法研究.[J]鍛 壓技術.2000.4:21—25 

[3]Kristoffer T.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of tube hydroforming process—bending,performing and hydroforming 【J].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,2002,127: 401—408. 

[4]汪銳,羅亞軍,鄭曉丹等.復雜零件多道次拉深成形的計算 機仿真[J].塑性工程學報,2001.8(2):17—19. 

[5]陳文亮.板料成形CAE分析教程[M].北京:機械工業出版 社,2005. 

[6]周玉輝,吳衛,黃清民.板材成形的數值模擬及其在u形法蘭 件中的應用.[J]模具技術,2005.4-51



文章來源——金屬世界

推薦閱讀

    【本文標簽】:
    【責任編輯】:國檢檢測版權所有:轉載請注明出處

    最新資訊文章

    關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