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青草色久综合网,国产高清一区二区,在教室伦流澡到高潮H爽视频,4399韩国高清完整版在线视频

國檢檢測歡迎您!

微信公眾號|騰訊微博|網站地圖

您可能還在搜: 無損檢測緊固件檢測軸承檢測浙江綜合實驗機構

社會關注

分享:本鋼FTSR薄規格帶鋼穩定生產能力的提升

返回列表 來源:國檢檢測 查看手機網址
掃一掃!分享:本鋼FTSR薄規格帶鋼穩定生產能力的提升掃一掃!
瀏覽:- 發布日期:2024-09-19 11:25:48【

熱軋薄規格帶鋼代表著熱軋機組軋制薄規格產品的能力。文章分析了本鋼熱連軋廠提高出爐溫度、優化軋制工藝、提高軋機設備精度,改善本鋼FTSR產線生產薄規格產品的穩定性,促進了1.2 mm厚度的產品產量提升。通過減少過渡材,進一步增加了1.2 mm厚度的產品產量。本鋼FTSR產線生產薄規格產品單周期生產770 t左右,厚度為1.2 mm的產品比例占65%以上,單軋制周期最佳產量比例77.11%1.2 mm厚度產品月產能力提升至5000 t

隨著熱連軋技術的發展和市場競爭的加劇,開發厚度為2.0 mm以下的薄規格帶鋼成為當前板帶生產的熱點[1-2]。熱軋薄規格帶鋼代表著熱軋機組軋制薄規格產品的能力。薄規格熱軋帶鋼的應用廣泛,附加值高,在鋼鐵企業的產品結構中占有重要地位。

本鋼熱軋薄規格帶鋼主要在2300 mm熱連軋生產線和FTSR生產線生產。2300 mm熱連軋生產線能生產的最小厚度為1.38 mm的熱軋帶鋼[3]FTSR生產線通過采用半無頭軋制的方式生產最小厚度為0.8mm的熱軋帶鋼,FTSR生產線單坯軋制批量生產最小厚度為1.2 mm

為提升FTSR產線高附加值產品比例,提高FTSR生產線薄規格熱軋帶鋼產量,在FTSR單坯生產薄規格熱軋帶鋼時,出現了多個制約薄規格熱軋帶鋼穩定生產的因素,在不斷梳理、改善后,FTSR生產線薄規格熱軋帶鋼穩定生產能力得到提升,為公司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。

本鋼FTSR特點

本鋼FTSR主要設備組成:2臺連鑄機、2座輥底式加熱爐、2架粗軋機、5架精軋機、2臺卷取機。FTSR產線長度較短,設備緊湊,鑄坯厚度可選擇8570 mm,加熱爐可將鑄坯加熱至1050~1150℃,精軋機板形控制能力強,為FTSR生產薄規格產品打下堅實的基礎。

制約因素分析

根據本鋼FTSR的特點,將制約薄規格帶鋼穩定生產的因素分成兩類,一類為工藝制約因素,一類為設備制約因素。工藝制約因素主要包括加熱工藝、軋制工藝等等,設備制約因素主要包括設備控制精度等。

加熱溫度的影響

本鋼FTSR生產線加熱爐設備自2005年投產以來,已滿負荷運行10多年,而且在此期間未經歷過大修,只通過每年年修期間對加熱爐設備問題進行處理。隨著近幾年極限規格陸續調試生產,生產壓力加重,設備狀態惡化,加熱爐能力已嚴重不足。

生產薄規格產品時,生產過程中鑄坯溫度降低速度快,需要較高的出爐溫度加以保障,生產1.2 mm極限厚度產品時,更加需要加熱爐高溫加熱。鑒于目前加熱爐實際情況,需要提升加熱爐效果,提高加熱能力,來保證1.2 mm極限產品批量穩定生產。

軋制工藝的影響

在現有設備和工藝變化不能發生巨大變化的情況下,軋制工藝是保障薄規格產品穩定生產的關鍵。軋制工藝可以控制板形,讓薄規格產品生產時更加穩定。但目前熱軋帶鋼浪形時有發生,頭尾板形不良,生產過渡材較多、薄規格較少,這些都是影響批量穩定生產薄規格產品的因素。

設備控制精度的影響

設備控制精度嚴重影響產品質量,在薄規格產品生產過程中,這種影響易造成質量事故,甚至生產事故。

軋機中心線變化,導致帶鋼在卷取機咬入后,軋件在軋機中偏移及呈現S型,嚴重影響薄規格生產穩定性。機架牌坊因磨損出現間隙,在大壓下量時軋輥在牌坊內竄動,造成生產薄規格板形波動。軋機下階梯墊磨損造成各機架標高不一致,各機架間金屬秒流量不匹配,易出帶鋼卡鋼情況。

軋制周期

軋制周期建立在軋輥的使用周期上,軋制周期的制定需綜合考慮設備狀態、產量、規格變化等等,軋制周期不合理,易造成薄規格產量少。

制定解決辦法

提高加熱溫度

加強加熱爐保溫效果,提高加熱爐加熱溫度至能力上限,保障鑄坯出爐溫度1130℃以上。主要措施:(1)制定噴嘴通透處理的合理檢查周期,及時更換燃燒狀態不佳的燒嘴;(2)在爐體承受能力范圍內,將燃燒系統設置在最佳狀態,充分提升加熱能力;(3)在每次檢修之后,生產方面將雙線燒鋼能力進行對比,保證加熱能力同時要求雙線燒鋼溫差均衡。

優化薄規格軋制工藝

(1)機架設定彎輥力與平衡力差值在200 kN以內,保證帶鋼在各機架的板形穩定,減少穿帶時各機架雙邊浪及中間浪。

(2)根據實際板形情況、凸度大小、彎輥力、PC角度、活套角度的變化及時調整。當機架軋機的彎輥力>850 kN帶鋼仍出現雙邊浪或彎輥力<500 kN仍存在中間浪時,需及時調整PC角,避免軋漏情況發生。另外,1號活套保證角度為20°,防止出現金屬秒流量異常情況,影響生產穩定。

(3)精軋機組輥縫設定范圍,F13.5~4.5mmF21.95~2.15 mmF31.45~1.75 mmF40.6~1.0 mmF50.5~0.8 mm

(4)軋機負荷分配,R1R2壓下率控制在60%F1~F5按照軋制力及輥縫大小進行調整,依次遞減原則。

設備控制精度的影響

(1)定期對整個生產線各機架軋機和卷板的中心線測繪找正。

(2)R1R2F1F5軋機機架牌坊測量和更換滑板,將精軋機階梯墊更換及做防水處理。

(3)定期對機架PC滑塊精度測量和標定。

(4)對精度較差的機架更換支承輥換輥小車,同時在小車下增加墊片修正水平。

軋制周期

(1)生產時精軋各機架統一使用普通高鉻鐵輥,且上下輥使用同一批次軋輥,各機架軋輥輥徑按照由大到小原則合理配置。另外,F1~F3F4~F5之間輥徑差要求在20 mm以內。

(2)合理延長精軋工作輥軋制周期。每個軋制單周期延長至(55±5) km,過渡材按8~10卷控制,采用同鋼質過渡平穩下壓;1.2 mm軋制卷數按(23±5)卷控制。減少過渡材對軋輥的消耗,提高1.2 mm規格周期軋制比例,有效提高薄規格產品的軋制數量。

實施效果

通過采取以上措施,鑄坯出爐溫度控制在1130~1150℃,隨著軋制穩定性增強,改善了產品不良板形問題,并且過渡材逐步減少,提高了每個軋制周期薄規格產品產量。

本鋼FTSR產線薄規格單軋制周期生產770t左右,如表1所示。厚度1.2mm薄規格產品的產量比例

65%以上,最佳產量比例達77.11%,具備月產厚度1.2mm薄規格產品5000t的生產能力。


結束語

(1)通過采取有效措施,改善了本鋼FTSR產線生產薄規格產品的穩定性,將1.2mm厚度的產品單周期生產比例提升至65%以上,1.2mm厚度產品月產能力提升至5000t

(2)提高薄規格生產穩定性,有效減少了過渡材的產量,提高了1.2 mm厚度的產品的產量,單軋制周期最佳產量比例77.11%





文章來源——金屬世界

推薦閱讀

    【本文標簽】:本鋼檢測 第三方檢測中心 檢測機構 緊固件檢測
    【責任編輯】:國檢檢測版權所有:轉載請注明出處

    最新資訊文章

    關閉